•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 火葬的中央立法

    火葬的中央立法

    2023-09-15

    清代立法之初,法律继承明律的火葬之禁,规定了禁止火葬的内容。《大清律例·礼律·丧葬》规定:“其从尊长遗言,将尸烧化或弃置水中者,杖一百,卑幼并减二等。若亡残远方,子孙不能归葬而烧化者,听从其便。”然顺治朝定丧葬则例允许火葬,因此火葬在清初仍是合法行为,禁火葬之律文不免虚位搁置。三代之后渐习汉俗,于是乾隆颁发上谕禁止火葬,规定凡火葬按律治罪,这才通过上谕的形式把火葬之禁的律文加以强调,此条律文也开始被重视起来。乾隆五年,律例馆在编修法律之时,把乾隆的上谕恭纂为例,形成了《大清律例·礼律》“丧葬”的第一条例文。原例为“八旗、蒙古丧葬,概不许火化。除远乡贫人不能扶枢归里,不得已携骨归葬者,姑听不禁外。其余有犯,按律治罪。族长与佐领等隐匿不报,一并处分”

  • 移铺成服

    移铺成服

    2023-09-13

    将亡者从断气的地方移到主房正中间的床上,叫“移铺”。先在主房中间铺一张小床,床上用杆草(谷草),没有杆草的则用稻草顺着铺一层;撕四尺半到五尺长、五寸宽的白布三至五条横放在杆草上。把上房屋的桌、条几移到别处。用白布盖住正面墙上的字画。用四方的白纸贴住屋门和大门的门神,并请木匠带一把锯站在大梁下面。这一切准备停当后,就要把死者抬到灵床上。灵床亦称“尸床”。几个人共同抬着亡者的尸体移到当屋的床上,一边移一边念叨着亡者的名讳和尊称。在过大梁时木匠拿着锯做一个锯梁的象征性动作,孩子和亲友们念叨着:某某过梁啦,躲一躲。灵床通常设置在死亡者居住的上房屋中央。如果男在女亡,灵床偏右点;如果是女在男亡,灵床偏左点,不能在正当中。如果没有配偶,亡者的灵床可以放在正当中。

  • 归天

    归天

    2023-09-13

    老人快断气的时候,把预先准备好的寿衣给老人穿上。 临终之前的沐浴更衣,事实上是给死者进行一次化妆整容。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来料理;死者为女姓,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也可请人来料理。除擦洗脸面、手脚和修剪指甲外,还要梳头、穿衣、插带等。人死后,忌说“死”字,一般称为“老了”、“去世”、“逝世”“归天”;年轻人死亡称为“少亡”。

  • 朝鲜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

    朝鲜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

    2023-09-13

    综上所述,朝鲜族丧葬习俗的基本内容及形式来源于朝鲜半岛,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相应地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向着现实的、文明的、环保的方向发展。朝鲜族丧葬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如下六条:

  • 明代丧俗变革对清代之影响

    明代丧俗变革对清代之影响

    2023-09-11

    满清入关之初,几乎照搬明代各项制度,丧葬礼仪也不例外,即使如火葬这种在明代被官方严厉禁止的习俗也一起继承下来。但随着政权的稳固和“汉化”、“儒化”,一些诸如火葬这种陋俗又开始被打击,并且从中央立法到地方法规乃至民间的族规、乡规,都对火葬、停枢不葬等违背儒家传统伦理纲常的行为进行整治。

  • 丧俗变革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丧俗变革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09-11

    前文已述,丧俗的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二者其实是相互的,即丧俗的变革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丧葬礼仪习俗的变化的确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的这种演变对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其巨大的负面影响。

  • 明代中后期佛道教的盛行对丧俗变革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佛道教的盛行对丧俗变革的影响

    2023-09-11

    佛道两教所构筑的“他界”,深谙民人的灵魂、鬼神等观念,极易被民人接受。加之,从成化年间开始,帝王对佛道日益迷恋,遂使佛道二教盛行开来,使许多人投身到佛道等教中,成为僧侣、道士。

  • 石景山八角村晋墓

    石景山八角村晋墓

    2023-09-09

    1997年3月,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在石景山区八角村西北部清理了一座砖室墓mo清理时墓葬已遭破坏,从公布的资料看,该墓残存部分由雨道、石门、前室、后室组成,前后室之间亦有短雨道连通,残存部分通长7.24米,前室一侧建一石皇,皇内有彩绘壁画。

  • 西晋早期墓葬

    西晋早期墓葬

    2023-09-09

    1981年4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顺义县大营村东北部发掘了8座西晋时期的砖室墓葬; 8座墓均埋在一个窄长高大的封土堆下,包括单室墓1座、前后双室墓5座、前中后三室墓2座,分前后两列排列,每座墓均由墓道、墓门、雨道、墓室等部分组成。规模最小的单室墓M7全长8.1米,规模最大的三室墓N13全长12.74米。共出土器物50余件,以陶器、釉陶器为主,其次有铜器、铁器、金银饰物和部分漆器残片。陶器有罐、盆、钵、碗、盘、颤、蹲、奋、仓、磨、灯、鸡舍、鸡俑、双角形器、灶等,釉陶器仅见双耳小罐一种,铜器有镜、盆、熏炉、熨斗、带钩、发钗、三叉状发饰、手镯、四叶蒂形饰及钱币等,铁器有镜、斧等,金银器有手镯、指环、发钗等。其它尚有长方形石板3件,长14^-18.3厘米,宽7.5一12.7厘米,疑为石砚。

  • 曹魏时期的墓葬

    曹魏时期的墓葬

    2023-09-09

    北京地区发现的可以确定为曹魏时期的墓葬仅有一处,见齐心先生所著的《北方考古研究(二)》一书o(下文简称《北方加。书内提到:“海淀区玉渊潭乡八里庄东北处发现一座魏墓,墓底距地表约6米,是一座南北向双室砖室墓,其形制与北京顺义大营村魏晋墓N12相似,墓顶呈覆斗形。墓葬早年被盗,顶部坍塌。斜坡墓道长3.5米、宽0.8米,接近墓门处为平底,墓道渐宽至1.30米,墓门由砖砌封堵。墓室前有雨道,长1.35、宽0.8米,前室为长方形,长2.5、宽2米,墓室残高2.5米。前室与后室有雨道相连,长0.6米。后室形制同前室,长3.2、宽2.5米。骨架散乱,难以辨别葬式,随葬品位移。墓室及雨道均用长方砖铺地。”该墓出土随葬品中数量最大的是釉陶器,一般为黄釉红胎,包括罐、盘、奋、仓、灶、井、猪圈、臼、果盒、虎子、鸡、灯、双耳杯及舞俑等多类器型,另外还有五诛钱40余枚。重要的是出土的一件铜弩机上刻有纪年铭文“正始五年”。

  • 捡金习俗蕴含着神圣的祖灵崇拜

    捡金习俗蕴含着神圣的祖灵崇拜

    2023-09-07

    我国远古先民普遍认为遗骨是神圣的,并且与灵魂有密切关系。正如拉法格所云:“灵魂可以自由离开躯体,但是必须依附在某物之上;它同尸体联在一起,而当皮肉腐烂和消解时,它就走入骨头里去,主要是头盖骨。而冲口村捡金埋骨时,在坟墓中部留一个气孔让灵魂出入,这正是村民们相信祖先灵魂存在并且可以自由移动的体现。

  • 冲口村捡金丧葬仪式

    冲口村捡金丧葬仪式

    2023-09-07

    捡金是一种捡骨二次葬的丧葬习俗。所谓捡骨葬二次葬,是指采用土化方式使死者的皮肉等内脏软组织腐烂之后,再由捡骨师将其骨骼收拾起来作1次或2次以上处置的葬式。这一习俗在鹿寨山区的壮汉等族中广为流行。鹿寨山区人们普遍认为凡有子嗣的且年龄大于50岁的人死后(包括寿终正寝者、在家病故者),家人必须为其举行捡金仪式。但无子嗣的老人、在外病逝的老人、未成年夭折者、50岁以下英年早逝者、意外身亡者等则禁止捡金,当地人认为这些人死后怨气很重,会化为厉鬼,因此不能再去惊扰其墓。例姐“雷击触电死者……不准祭拜,也不准捡筋骨”。此处的“捡筋骨”即“捡骨”,在民间俗称“捡金”。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