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 仪式舆论场的品评:“为人”的约束性

    仪式舆论场的品评:“为人”的约束性

    2023-10-14

    “有些传统的有效性大于生命力,有些反之。当某传统的有效性重于生命力时,则很容易因环境而变化,被舍弃;当某传统的生命力大于有效性时,则不易因环境而被舍弃,相反,它会以适应环境的新表现形式而被传承下去。”而环境在村庄中,则很大程度包含了社会舆论,通常用“为人”这个词来概括。陈力丹在《舆论学一一舆论导向研究》中提出“舆论这个词汇是由‘公众+意见’构成,不论中外。舆即公众,论即意见。”“一定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和交往频率越高、空间的开放程度越大、空间的感染力度或诱惑程度越大,形成舆论的可能性越大。”村庄,是形成舆论场效应的发展地,村庄中人群聚集在一起,尤其事件发生后,民众对他人“为人”的评价,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舆论场,制约人的行为,影响民众的价值观。

  • 丧葬仪式的展演空间

    丧葬仪式的展演空间

    2023-10-12

    一个丧葬仪式的完成需要借助一定的展演空间才能完整的呈现出来。当仪式作为一种“文本”需要并置于“具体的语境”中,且配合具体化的角色、舞台、布景才能得以实现和被理解。马头镇的新丧首次葬仪式主要在家中举行,但道公等仪式专家在做法事时,几乎每一个仪式阶段都要布置相应的道场,且整个房族的亲戚、邻里等都要参与,所以堂厅、法场等成为重要的展演空间。

  • 安葬

    安葬

    2023-10-12

    以前的棺材都是从大木头挖出棺材的样式,所以几乎没有缝隙,而现在的棺木大多是木片制成,为了避免味道发散出来,所以一般用一个塑料棺包住木棺再一同下葬。安葬当天回家后,主家会将逝者的遗物拿出去焚烧,有时则选在去世四个月零四天时进行焚烧。

  • 召魂

    召魂

    2023-10-12

    召唤逝者的魂魄,因为人一旦逝世,他的三魂七魄就会散去,仪式专家需要作法使逝者在阴间的三魂七魄聚集起来。召魂仪式大概持续四十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器是用竹子做的召魂蟠,召魂蟠这个传统来自于封神演义,“以此铃声三召请,亡魂闻召降来临”,其作用是召唤逝者的三魂七魄,召回的魂魄归于纸灵牌位。召魂阶段,亲属们跟随道公前往空间更大的广场(方便布置法场),法场布置以彩灯,莲花灯为主,灯围成一个长方形,东南西北中都要点亮灯,其意是阴间是黑暗的,以彩灯照亮亡灵回家的路,同时在所有方位放小烟花迎接亡灵。当亡灵到达后,各亲人要在道公的指示下绕场护送亡灵。这一阶段留一两位亲属守在棺材处。

  • 明器与送烧

    明器与送烧

    2023-10-10

    按照古时候的丧俗,人往生之后,普遍会放一些物品在墓穴之中,有的是真实的器物,有的是形式上的,这些器物有专有的称谓一明器。按照古人的想法,人死后只是到另一个世界,他们仍然生活,因此这些随葬品必不可少。但是对于一般贫困的家庭来说,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购置随葬品,于是就有了纸币放在墓中这样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平衡。近代的考古证实上古时期的墓穴中就有了明器的出现。《礼记·檀弓下》曰:“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当灵者,自古有也。明器之道也。”孔子肯定明器之礼节,但是不认同这种行为。

  • 丧服

    丧服

    2023-10-10

    人离世之后,为了悼念逝去的亲人,寄托生者的哀思,治丧之人要脱去华丽的衣物,穿素色粗糙的衣服,这样的服装被称为丧服。关于丧服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候,那时称为“素服”。到了春秋前期丧服逐渐流行,并且形成了制度。它的内容是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所穿的丧服等级,这种制度一方面将个人生命和集体家族生命置于共同面对死亡的生存环境之中,以此来维系家族关系和亲疏尊卑的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道德规范的作用。从根本上为统治阶级的的宗法统治观念奠定了基础。所以这种制度受到重视,并一直沿用。

  • 棺木

    棺木

    2023-10-10

    在《周易·系辞下》中写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葬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荐”这其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古时代时的丧葬是没有殡葬的口期和棺荐的,这是后来的圣人的使用才使棺木盛行。刘向在《说苑·反质》中说:“昔尧之葬者,空木为犊,葛蕊为缄”这里讲的就是棺木的雏形,就是掏空树心来盛尸体,而《周易·系辞下》中的圣人拒推测是尧。

  • 原始社会的灵魂不灭观念

    原始社会的灵魂不灭观念

    2023-10-08

    中国人灵魂观念的主体认识,是灵魂不灭,灵魂永存。原始人们迷信人死以后肉体是会消失的,但灵魂却不会死亡,它变为“鬼”,就在另一个世界一一冥府中“生活”。在原始人的心目中,这个“鬼”不但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要吃穿住行,而且还具有某种超人的能力,能够对人进行监视和赏罚。

  • 伊斯兰教的生死观

    伊斯兰教的生死观

    2023-10-08

    伊斯兰教于公元9世纪末传入哈萨克草原,但是由于哈萨克人曾有过上述自己的信仰和宗教,所以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7世纪初它才成为哈萨克人中占支配地位的宗教。

  • 早期的本土生死观

    早期的本土生死观

    2023-10-08

    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决定了哈萨克人的意识观念、文化及民俗,即便是现在仍有许多游牧生活习俗保留下来,而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部分,反映出哈萨克族深层次的草原文化积淀。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哈萨克族的先民信奉过原始宗教、袄教、萨满教、佛教,也有过天葬和土葬习俗,这些不同的葬礼不仅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系,而且与他们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生产方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洗骨葬

    洗骨葬

    2023-10-06

    苗族认为人死后,肉体会腐烂,而灵魂是永生的,为了让灵魂得以永生,苗族后代为先人早日除去腐烂的肉体,一直沿袭远古传下来的洗骨风俗,即二次葬。古代洗骨是苗瑶族各民族共有的风习,故盛行洗骨葬的民族也被称为“洗骨苗”。竹枝词对六额子、九姓苗等支系洗骨葬的风俗多有歌咏。

  • 清代贵州各族的火葬

    清代贵州各族的火葬

    2023-10-06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彝族(白罗罗、黑罗罗以及剪头讫佬、补笼仲家、卡尤仲家和生憧等有火葬习俗。 彝族先民曾有多种葬式,如野葬、树葬、土葬、水葬等。 贵州的彝族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黔西北的乌蒙山区。彝族火葬历史悠久,至今川、滇部分彝族仍然残留着火葬习俗。彝族古称粱,粱”即烧火之人,火与彝族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火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温暖和熟食,还能防御野兽的侵害。彝族崇拜火,彝族先民认为火是彝民族的起源彝族的“火信仰”与彝族先民的祖先崇拜有关。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