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移铺成服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3-09-13 浏览:

    将亡者从断气的地方移到主房正中间的床上,叫“移铺”。先在主房中间铺一张小床,床上用杆草(谷草),没有杆草的则用稻草顺着铺一层;撕四尺半到五尺长、五寸宽的白布三至五条横放在杆草上。把上房屋的桌、条几移到别处。用白布盖住正面墙上的字画。用四方的白纸贴住屋门和大门的门神,并请木匠带一把锯站在大梁下面。这一切准备停当后,就要把死者抬到灵床上。灵床亦称“尸床”。几个人共同抬着亡者的尸体移到当屋的床上,一边移一边念叨着亡者的名讳和尊称。在过大梁时木匠拿着锯做一个锯梁的象征性动作,孩子和亲友们念叨着:某某过梁啦,躲一躲。灵床通常设置在死亡者居住的上房屋中央。如果男在女亡,灵床偏右点;如果是女在男亡,灵床偏左点,不能在正当中。如果没有配偶,亡者的灵床可以放在正当中。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178.JPG

    尸体头朝外、脚朝里,以免猫惊尸后尸体往外蹦。脸朝上,下肢伸展并拢,上肢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两脚用青麻纸拴在一起(当地的小孩学走路、到快会走时,家人都要拿菜刀在其双脚中间剁“绊脚绳”,即由此而来)。

    将亡者尸体移好铺后,在亡者头前挂一个竹帘(或一块白布)。在竹帘前放一个供桌,供桌上面放一副亡者生前的放大了的半身照片。供桌当中放四个碗,一个是盛放煮熟的大公鸡(领魂鸡),其他三个是盛放煮熟但是不放盐和调料的汤面条,作为供飨。在供桌的左侧点一盏油灯。油灯昼夜燃亮,直到死者出葬,称“灵长明灯”。在灵灯的一边放一个盆,为烧纸盛灰用。

    接着就要准备烧“倒头纸”了,也有叫烧“倒头车”的。“倒头车”是在纸扎店买一个用纸扎成的马车,像是民国以前细车的样子,摆在门前,马头朝西。意思是死者要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这时,孝子们由屋内灵前出来,一个孝子怀里抱一只公鸡。有一个女知客,拿点锡箔纸钱在门滩上点燃,一边说:门神富贵,家里有事,你抬抬手,让他(她)过去吧。到了门口的“倒头车”边,抱着公鸡的那个孝子围绕着车转圈,孝子们边转圈边喊着亡人的尊称说:给你领魂了,给你领魂了。最后,用手将鸡的脖子拧断,丢在“倒头车”前,点燃纸扎的“倒头车”。鸡在车前挣扎、车在火中焚化,亡人的灵魂就随着一缕缕青烟和纸灰,乘驾着自己的马车,在公鸡的引领下,去往另一个世界了。

    穿戴孝衣孝帽,谓之“成服”,亦称“戴孝”。子女要披散头发,穿白衣、白裤、白鞋、白帽的孝服。孝服以前用的是极粗的生麻布做的,现在一般都是用批发来的机织的确良白布做的。有些地方还有孙辈和重孙辈戴红、蓝孝帽的习俗。

    在平常穿的布鞋上缝上一层白布叫表鞋。有些地方以穿白鞋为戴孝的标志。在乡间,说和谁的亲疏远近、是不是本家自己,就要看断没断孝了。断了孝就不再表鞋了,说明已经出了五服(五代)。儿女重孝,儿女的鞋应全白,所表的鞋四边毛边,两边长,后边留一个小口;侄儿、侄媳、侄女表的鞋是两边毛口,孙辈表的鞋是两边短不毛,边是光的。远门侄儿、侄媳表的鞋也是光边的。死了一个老人的,上毛下不毛;两个老人都下世了,双边毛。后边留口是给后代留路。

    儿女重孝,儿子用一块三尺的对方白布,包裹着戴在头上。女儿则是用一块白布折叠成长条匝在头上。还有一些地方,先用尺余大的白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尖朝上、底朝下用青麻纸勒在额前。侄儿、侄媳、侄女的稍微小些,孙辈的更小些。到尸体入睑后才将这些纸孝帽取下,放进棺材内,换成勒孝布。闺女和儿媳的孝帽前要缀五朵棉花,侄儿媳妇和侄女缀三朵。孙辈和重孙辈戴黑孝帽或红孝帽。

    凡孝子在守灵、请亡灵、压纸、送葬等丧事活动中,都要穿孝衣。孝衣讲究大,俗话说“跟拉地大孝衣”。一般用一丈六尺白布做成,腰间束以麻纸。以前孝衣多是租赁的,现在一般都是自己做的,也还有一部分是租赁的孝衣。

    儿、儿媳、闺女、女婿、侄儿、侄媳等都要在送葬的时候披幅布。“披幅布”是用一匹整白布叠成一个长条,在腰间缠一圈,然后从胸前斜披在肩上。一般是娘家给闺女、女婿撕的幅布,儿辈是白颜色的,孙辈是蓝颜色或花色的布。

    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时期,戴孝主要是在直系的亲属中进行的。除穿白布撒边裤、腰扎麻绳和鞋缀白布以外,儿女们还要穿大孝衣,其他已不再讲究了。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戴孝(主要是指穿孝衣)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一些较远的亲戚和朋友中的“把客”也在戴孝之列。

    在戴孝的一些细节上,颇能体现当地的世俗文化。在城镇,人们臂上佩戴黑纱或黑袖箍,有的在胸前佩带白花和孝章,称之为“戴孝”。现在一般乡村则流行“大撕孝”,即通过所撕孝布的宽窄大小来表明佩戴者的辈份。人们一看孝布,即知其与死者的辈份关系。有的地方还流行“小撕孝”,则一律戴黑纱,另外在黑纱上或别一小块红布、或别一小块蓝布、或别块麻线,来做辈份上的区别。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