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火葬相关研究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3-11-03 浏览:

    对肉体的轻视和对解脱的理解是唐代火葬流行的主观原因,生者对死者尸骨火葬后携带方便也是火葬在唐代盛行的客观因素。佛教的影响也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112.JPG

    徐苹芳在考察宋元时代火葬墓时认为,虽然早在石器时代就己有火葬,但是汉族在唐代以前都认为火葬是极其残忍的。宋元时期火葬盛行大致因为宗教信仰与土地问题。受佛教影响的人相信火葬能使灵魂成佛,而宋朝时的高度集中的土地政策使得穷人无法负担土地价格,因此选择火葬减轻负担。火葬不仅存在于汉人群体中,徐苹芳在文中还提到云南的确出土过不少火葬罐,证明“民家族”的葬俗就是火葬。

    无独有偶,常建华对明清时期的汉人火葬习俗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明清时期的汉人火葬习俗主要盛行于东南沿海。原因则各种各样,有佛教影响,或客死他乡后火化易于携带,底层百姓无力承担丧葬所需费用,也有和徐苹芳一样的对于出于节约土地的考量。此外,常建华还表示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认为火葬对于普通民众更好,且能防止疫病传播。但是囿于传统政治伦理,明清依然以律法限制火葬。

    王丽梅认为滇西白族人的葬俗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变革。不过,她并非将所有滇西白族历史上的火葬都当做佛教原因的影响结果,在她看来,滇西白族葬俗有的是因为民族迁徙和融合而产生的变革,有的是因为佛教的传入与兴盛而产生的变革。因此,火葬也有佛教性火葬与非佛教性火葬。

    万斯年在1941年参与了剑川的部分火葬墓考察工作,在剑川城北十多里处,层属丽江的山上发现了火葬罐的踪迹。同时,他还指出剑川城南也有火葬墓踪迹。他由此推断剑川的火葬墓一定还有其他分布点。

    孙太初在1950年代发表了梳理当时云南墓葬考古证据的文章,他在文中介绍了包括滇西地区在内的云南墓葬考古线索,并在当时在楚雄地区发现了大理国护法的墓碑与火葬墓。

    文薇和尹家正研究了保山的阿叱力教火葬墓。这些火葬墓广泛分布,规模也很大。墓葬和大理白族火葬墓相同,和汉地密宗及藏传密宗差异较大。随葬品中发现大量白族地区通用的货币海贝,这些都显示了白族阿叱力教的典型特征。

    横山广子在研究楚雄地区白族和汉族的关系时,重点考察了楚雄地区发现的一些火葬墓。这些火葬墓都有一个共同的,骨灰放在罐子里,有些上了釉有些材质粗糙。白族的墓石和墓碑上常常刻有佛像和梵字,显示出和佛教的密切关系。

    滇西白族火葬墓中,宋元时期的火葬墓因为材质原因饱受风霜己经所剩无几。数量最多的是明代火葬墓,以剑川县中科山赵土官家墓地为代表,从中科山南边的西庄龟山也存有些许明代火葬墓碑。由于清代火葬禁令收紧,火葬墓数量稀少,多以木棺葬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经过火葬禁令的约束,处理尸体的方式己经由俭入奢,从火葬罐转为棺木。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