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佛教对吐蕃社会音舞的影响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0-06-21 浏览:

    艺术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之中,藏族的歌舞也起源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之中。歌舞一词在藏语中称之为“朵伽”,意译为模仿舞,即模仿劳动动作、劳动节奏、动物运身起舞和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在佛教传入吐蕃之前,即苯教文化主导时期,藏族歌舞已很丰富,苯教本身的名称之中就有“诵唱”的含义。在《多色米》、《八界抉择本意记》等苯教书籍中有记载,苯教在对神抵赞颂祷告,或念讼某些特定的咒语时都有把词唱出音调的形式特点。在《不朽之言》描写了在辛饶米沃且至尊前,人们唱歌、跳舞、击鼓和奏乐的场面。当时不仅能演出大型歌舞,而且歌舞艺术使用于政治、军事、宗教和喜庆活动之中。佛教传入吐蕃后,进一步推动和丰富了吐蕃的歌舞艺术。松赞干布时期翻译的《华严经》及其佛教咏经调,十二韵母相生法则所生的律中记载了许多佛教诵经俱声的诸多理论,这对吐蕃本土兴起的佛教僧侣诵经音调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而且改变了苯教巫师忽诵忽唱方式。文成公主入藏时不仅带来了佛像、佛经及其它书籍,而且随从人员中有佛学造诣深厚的僧人,建筑工程方面的能工巧匠和能歌善舞的艺术家。其中二十五位美丽的宫女在拉萨弹奏琵琶,吹奏乐器。这对佛教乐舞的表现形式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赤松德赞时期,以政府的行为将本土青年派往印度等地留学学习,同时应请印度等地的高僧到吐蕃讲经传法,后来他们聚集在桑耶寺翻译佛经。所译佛教经典中也有后来被称之为“大小五明”内容。有关音乐理论学说都归入到“工巧学、声名学”之中,有关舞蹈的技艺及理论纳入到“朵伽”之中。所译歌舞的书籍有,’(乐论明意顾饰》、《旎陀罗波字经》、《舞、线、图、乐、鼓、拔、饶诸念诀》等”。以古印度文化为基础的佛教音乐舞蹈理论学说也随着佛教传入吐蕃,它与吐蕃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佛教思想为统帅的藏族戏剧、歌舞、音乐、美术和文学体系。以北印度的音乐风格和佛教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融合本土民歌调式而形成了新的吐蕃音乐。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凡是吐蕃赞普、王后和王子所演唱歌都被通称为  ‘古尔’;凡是宰相、大臣和妃子所演唱的都被通称为‘契’;凡是庶民百姓所演唱的都被通称为‘鲁’。”佛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吐蕃音乐,而且逐渐地改变着音乐的服务对象和歌词内容,礼赞佛教和宣传佛教方面的内容不断地增多。

                        上海公墓,太仓公墓,上海墓地,双凤纪念园,
                                    佛教对吐蕃社会音舞的影响

    自松赞干布时期开始吐蕃舞蹈被用于佛教活动或表现佛教内容或宣传佛教思想方面。如松赞干布制定和颁布十善法时举国欢庆:“令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犀牛,或狮,或虎,鼓舞慢歌,尽情欢娱”。
    如藏传佛教法舞‘羌姆’中的骸骸舞就是根据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由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将苯教的厉鬼打入湖水中,厉鬼欲逃,师令湖沸,厉鬼被煮烂只乘J骸骸,后被大师收为佛教神灵中的底层护法神,并为其指点迷津引入善道,使其守护墓地或天葬台的故事而编排的。再如佛教法舞和民间的神牛舞也是根据莲花生大师将苯教的神灵被降服后,使其阪依佛法,后来成为佛教密宗的神抵阎魔护法神的内容演变而来的。“还有苯教万神殿中的长寿五姊妹、十二丹玛女神、众多罗刹、泰乌让及等苯教神灵被接纳为佛教护法神。这些神灵在佛教后弘期大多编入了寺庙羌姆舞之中,也有的在民间祭祀仪式上表演,被称之为护法神乐舞”。桑耶寺落成的开光庆典上所表演的金刚神舞是莲花大师根据印度佛教无上瑜伽金刚神舞为基础,吸收苯教祭祀舞的某些表现形式和运用民间有些乐器而创作的。佛教对吐蕃歌舞的影响是将佛教思想和文化渗透到吐蕃民间歌舞之中,同时在吸收吐蕃本土文化的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具有本土艺术特点的佛教歌舞,就是“古鲁的音乐体系和羌姆法舞体系。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