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牵马图在辽代墓葬中的出现原因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19-10-14 浏览:

    早在古八部时期,契丹便“各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北魏),遂求为常,皆得交市于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密云(今北京密云市)之间”,且“得班炯于诸侯之末”。至隋唐之际,契月一以其特产名马和丰貂与中原王朝建立起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关系,并由此日益走向发展壮大之路。建辽后,悠久的生产传统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生产生活过程中经验的相互交流传播,契丹社会的马匹牧养,日益繁盛。辽道宗时期,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朝,看到契月一草原上“羊以千百为群,纵其自就水草,无复栏栅,而生息极繁”,“契丹马群,动以千数,每群牧者,才‘二三人而已。纵其逐水草,不复羁绊,有役则驱策而用,终日驰骤而力不困乏”。《辽史》卷60《食货志》中曾说,辽朝“自太祖及兴宗垂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辽初,述律后曾自矜地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其乐不可胜穷”。至道宗朝,苏颂看到辽中京一带的畜牧业兴旺到了“牛马纵横以谷量”的程凰可见马对契丹人的重要性,它与契丹人的生存、繁衍,进而走出民族的摇篮,几乎是同不存在的。

双凤纪念园,公墓,上海墓园
    在马的身上不仅包含着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全部情感和热情,而且也寄托着、传承着、充分体现着契丹族的理想和追求,事实上它已形成了契丹民族的一种精神表征,一种生动的、有生命的象征。辽代墓葬里大量的描绘契丹人牵马图形象,实际是表现了契丹人“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猎生活习尚。壁画作者,“事死如事生”,仍抱着灵魂不灭的幻想,把契丹贵族生前的爱好和生活习尚,如实地描绘于壁画中,企望他们像生前一样,享受那种“纵马于野”、驰骋狩猎、娱乐享受的悠闲生活。
    牵马图在辽代墓葬中的出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它的功能和意义与车马出行图是一致的。在辽代墓葬中的出行归来图一样,契丹人马图贯穿辽代整个历史进程,分布于辽代五京的广泛地区。这是因为契月一建国初期接受汉族丧葬文化的同时强调在墓葬艺术中保留本民族游牧文化特性等原因,可见在契丹丧葬习俗中无论是墓葬的形制结构上还是壁画的表现内容上都有强调契丹捺钵文化的因素。牵马图象征着契月一游牧文化,但是在不同区域的墓葬壁画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契丹捺钵文化也一样,从早期到晚期有了很大的变化。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