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农村殡葬改革异化的主要原因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18-05-20 浏览:

    农村殡葬改革的推行为何总是困难重重?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政策执行进程过快且缺乏弹性。地方政府的快速强推造成改革低效;农村殡葬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没能达到改革要求;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梗阻,对火葬改革的接受度低且接受缓慢。
                                                           上海公墓上海墓地太仓公墓双凤纪念园

农村殡葬改革异化的主要原因

    (1)殡葬改革进程过快且缺乏弹性。殡葬改革进程过快和缺乏弹性是当前农村殡葬改革出现巨大矛盾的症结之一,具体表现为大幅压缩改革时间,忽视制度嵌入习俗的改革规律,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措施。据悉,安庆市自启动到实施仅仅短短两个月,究其原因,是因为殡葬改革前的安庆属于安徽全省16地市中火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且此前不久因民众烧纸钱祭祀引发的安庆大龙山等地森林火灾给当地森林资源造成重大损失,导致有关领导被问责处分,直接促成这项改革的上马。从殡葬改革的实际进展来看,殡葬改革进程往往需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而安庆殡葬改革因突发事件的刺激而碎然加速,呈现跃进式推行,从而导致殡葬改革的异化。

    殡葬制度改革作为一种典型的制度性嵌入形式,是要改变传统土葬的习俗以适应新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观念碰撞和行为摩擦。殡葬改革不仅对社会的丧葬习俗产生影响,也会对传统孝道、村庄秩序等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殡葬改革不只是丧葬领域内的变革,还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然而现阶段政府并未就殡葬改革对农村文化的深层次影响做出充分考虑及应对。传统葬礼在村庄公共空间具有的道德教化和惩罚作用逐步削弱,给村庄人际关系和老人赡养带来严重影响。受传统习俗影响,化尸骨于无存的火化方式显然有违传统礼俗,为村庄“小传统”所排斥。殡葬改革问题不在于习俗与制度之间的距离是大是小,而在于是否正视这一距离的存在并通过妥善途径去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农村殡葬改革忽视了火葬制度嵌入地方性习俗需要一定过程,社会秩序的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实现融合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安庆农村殡葬改革主张全面实行火化,并以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就是忽视这一规律的重要体现。结果造成农村殡葬改革的低效,最终不仅没有推动火葬制度的有效嵌入,反而撕裂了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互信,阻断制度与习俗融合的可能空间。

    殡葬改革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措施缺乏弹性,其中以在政策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对所有逝者一律火化为最。在有着上千年土葬传统的安庆地区,“入土为安”的观念深入民心,祖祖辈辈都是埋葬在祖坟山上,一时推行的火葬政策令众多老年人难以接受。在一些年龄较高的老人思想中,理所当然地认定死后要土葬,他们思想较为保守,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火化政策,况且自身无牵无挂,最终出现高龄老人以死相抗的惨剧。在政绩观的驱动下,将提高火化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狠抓,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实施了“一刀切”的火化政策和强制火化、以罚代葬的行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政府与农民矛盾,引发农民的反抗。农村殡葬改革推行过快,既没有充分的宣传以化解民众对于火葬的顾虑,使其做好思想准备,也没有足够时间做好火葬实施条件的安排。殡葬改革需要详细考察民情,越是担心害怕民众舆,越是试图通过“闪电式”的方式迅速落实政策,往往使政策更加难以真正执行,政策的落实最终还要依靠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不顾人民群众情绪的强制执行只能是适得其反。安庆“政绩突击式”的殡葬改革注重的只是火化率的提高,急于求成的政策执行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和考察,操作缺乏弹性,加大了推行阻力。

    (2)农村殡葬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推进殡葬改革,要解决“愿意做”和“能够做”的问题,前者是说群众要认同,后者是说群众的现代殡葬服务要有保障[[11]“徒法不能自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殡葬改革的顺利推行应以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作为保障。农村殡葬改革异化的症结之一是殡葬基础设施和殡葬服务跟不上殡葬改革的需要。据调查,安庆太湖目前只有县城有殡仪馆等服务设施,距离县城较远的偏远地区输送不便,在冬夏两季死亡率相对较高的月份,及时进行火化都将是难题。尤其是在夏季遗体易腐败,很多地方离火葬场比较远且路况复杂,交通困难以及用于遗体运输的车辆较少,给当地农民的丧葬带来诸多不便,且长途运送易导致死者所患疫病的散播,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p#分页标题#e#

    公墓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是不小的负担,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农村殡葬服务供给能力。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公共墓地的建设滞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修建公墓,数量和规模远未达到殡葬改革的要求,“骨灰棺葬”的发生也就成为必然。2015年中国死亡人口975万,火化率为47.1 %,约有一半遗体进行土葬,而且主要在农村地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 530个,其中殡仪馆1 821个,殡葬管理机构1 127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 567个[CI31。这对于有着333个地级市行政单位和2 862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国家而言,平均每个县级区域只有0.55个公墓和0.64个殡仪馆,殡葬服施供给严重不足。而且,中国地区发展差异明显,城市和农村差距较大,殡葬设施集中分布在城市地区,而农村的殡葬服务普遍短缺。现阶段殡葬改革的重难点在农村地区,全面实行火葬后,农村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墓地。政府不仅要规划殡葬用地,且要解决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这对于政府殡葬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而且,集中的公共墓地,在,政府还要考虑与公共墓地相配套的停车场的建设。另外,殡葬改革不仅要求殡葬基础设施能够保障基本安葬需求,殡葬服务质量也应该要让群众满意。有火化场曾发生过骨灰中含有不属于死者配饰的事件,可以想见火化场管理之混乱,殡葬服务质量成疑。同时,维持一个地区的殡仪馆正常运转,包括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有序开展,都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严格的制度安排,这些都考验着殡葬服务的供给能力。

    (3)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梗阻。民众对火葬政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关系到殡葬改革的成效。殡葬改革推行受阻的部分症结在于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梗阻。传统思想观念中“孝”为百善之首,子女对长辈的孝道不仅体现在对长辈生前的赡养关怀上,也体现在长辈去世后的后事安排中。历来观念都认为,葬礼规模体现了死者的身份地位,葬礼办得越隆重越能显示家族的兴盛和凸显子女孝心。殡葬改革中强调的节俭办丧恰恰与传统孝道相违背,且孝文化讲究“入土为安”、“死要全尸”因此火葬对尸体火化的做法是传统孝文化难以忍受的。历史地看,汉民族主要是以土葬棺葬为主,一般只有是严重传染病或者极大罪恶的人才会选择焚尸火化,这与儒家主流思想中的“入土为安”和“灵魂不灭”影响有关。一方面,主张火葬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土葬不仅占用耕地,而且乱葬乱埋大煞风景,焚香烧纸会引发火灾等,而火葬则代表,推行火葬能够极大地节约用地,对尸体的焚烧能减少细菌病毒的散播和减少水源污染。另一方面,维护传统土葬的农民则认为土葬是原生态的遗体安葬方式,一代埋,二代修,三代平,旧坟慢慢消亡,土地自然还原。农民对“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深信,亦在于“土”对于其生命意义之重大,棺葬传统为缺乏宗教情怀的中国人提供了精神信仰资源,为生活动力提供了精神支撑,并成为凝聚家族共识、增强乡里情谊的重要仪式,反映了人们对死的敬畏,对生的期盼,是人们千百年来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感知与体悟。人们死后总要回归家乡,所谓“落叶归根”就体现在对死后墓地的安排上,希望能和家族亲人们安葬在一起,不愿在外乡做个“孤魂野鬼”,因此,人们对骨灰安放在公墓存有本能的抵触心理。这种“阅孝”传统和“落叶归根”的观念成为当前火葬改革的梗阻因素之一。

    祭祖文化也是传统思想观念的延续,传统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农民对祖宗神灵的信仰,甚至超过了对神仙菩萨等诸神灵的信仰,家族祠堂甚至在家里都会供奉祖宗灵位,遇有疑难常焚香祈祷,求列祖列宗神灵护佑。对祖宗神灵的信仰也表现出农民的情感需求,灵魂不死的观念深深烙

#p#分页标题#e#

在农民思想里,祭祖反映出这种与已故亲人的情感连接。虽然农村的有些祭祀习俗也表现出迷信与封建的色彩,如烧纸车纸房等,但葬礼和祭祀都是传统仪式的重要部分,不能将农民的传统仪式一概视为封建迷信的行为,殡葬改革中将传统殡葬一概斥为封建落后、迷信陋俗的做法伤及民众感情,不利于殡葬改革的深入。国家的强制火葬政策与农民传统的生死观念相冲突,且没有进行长期细致的思想情感工作,使很多村民难于接受,思想观念一时间难以逆转,民众传统思想观念的梗阻仍然是农村殡葬改革异化的重要症结。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