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以薄葬省用为务”的薄葬观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2-02-28 浏览:

    在王充的时代,东汉帝国经过了几十年代的休养生息,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封建的帝王贵族们在生时追求长生、追求神仙,渴望能够永久地享受人间富贵之福,而且他们更渴望能够在死后也延续这样的享受。因此他们以礼的名义大力发展丧葬制度,甚至达到了一种奢侈的地步。在汉代的丧葬活动中,采取了很多方法给死者带来舒适或是保障来世的生活。一般随葬的有房屋、谷仓、农家庭院等等的微缩模型,还有所需的衣物、香炉甚至是灯台等物品,除了日常物品外,还会给死者随葬贵重货物还有印章,来显示死者在生时所拥有的地位。有些为了显示死者的地位或是为了满足他们所希望的死后生活,甚至用活人来殉葬。王充在他的《薄葬》篇里就指出,那些富豪贵族们“阂死独葬,魂孤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匾,故作偶人以侍尸枢,多藏食物以欲精魂。积浸流至,或破家尽业,以充死棺,杀人以殉葬,以快生意。”这种以活人殉葬的陋习,残酷程度令人发指。王充严肃地批判了这种以活人殉葬的风气,认为那些富豪贵族们只不过是因为互相攀比,讲究排场,就把大量的殉葬品放入棺停,甚至以活人殉葬,来满足他们在死后也能够永享富贵的心愿。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218.jpg

    厚葬之风在汉代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认为死后灵魂不会消灭的,所以可以享受到生前的快乐;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在当时连做官都需要从举孝廉出身,才能迈入政治生涯,所以对死者以礼相待,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必然的了。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不只是那些贵族富豪,连一般的百姓,甚至是贫苦人家,都不得不倾家荡产来厚葬先人。那些诸侯贵族们财产雄厚,不怕负担丧葬的费用,况且他们在厚葬时所挥霍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也是通过剥削老百姓而来的。但是一般的家庭就负担不起这样的丧葬费用了,“竭财以事神,空家以送终”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就和当初选择厚葬的真实目的彻底地背离了。同时这样的厚葬风气还带来另一股风潮,就是盗墓。丧葬形式其实只是为了让先人入土为安,假使先人真的有知,那么厚葬却使得先人在泉下之知不得安宁,受到盗墓贼的骚扰。这也是厚葬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王充在《薄葬》篇里指出:“鲁人将以屿播敛,孔子闻之,径庭丽级而谏。夫径庭丽级,非礼也,孔子为救患也。患之所由,常由有所贪。玛播,宝物也,鲁人用敛,奸人倘之,欲心生矣。奸人欲生,不畏罪法。不畏罪法,则丘墓抽矣。孔子睹微见著,故径庭丽级,以救患直谏。”连孔子都反对用过于贵重的物品陪葬,而不惜破坏礼的规范。

    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情况下,王充提出了他的薄葬观。首先他阐述道,死人与活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要下葬,不能和活着的人共处。“亲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也,葬之黄泉之下。黄泉之下,非人所居,然而葬之不疑者,以死绝异处,不可同也。”但是埋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形体化为灰土,并且不能让先人的尸体暴露于野外受到野兽的侵扰,所以下葬是必须的,但是没必要厚葬。

    其次,王充认为:“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死人是没有知觉的,精气会随着形体的腐朽而消亡复归于天地。所以厚葬的那些礼仪死者都是不知道的,陪葬的殉葬品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享受。再加上盗墓的威胁,厚葬必然会吸引盗墓贼,那么由着先人的尸体受到盗墓贼的侵扰,和把先人尸体放在野外是同样错误的做法。即使是按照那些人死后有知的说法,厚葬引来盗墓侵扰的就不仅仅是先人的尸体了,还有先人之知,那样的罪过不是更为巨大?所以王充认为无论是认为人死后有知还是无知,厚葬这种奢靡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第三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王充认为,社会上的厚葬之风不停止,那么对社会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势必会引起封建社会的危机。“救漏防者,悉塞其穴,则水泄绝。穴不悉塞,水有所漏,漏则水为患害。论死不悉则奢礼不绝,不绝则丧物索用。用索物丧,民贫耗之至,危亡之道也。”王充从人民的角度出发,陈述在厚葬风气的影响下,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的同时,他们也深受其害,造成倾家荡产。长此以往,对封建统治也不利,所以王充的薄葬观虽然在客观上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但是他也是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期利益着想的,希望上层的统治阶级能够改变奢靡的厚葬陋俗,使整个社会能有一个良好的风气。

    除了对经济方面的考虑,王充的薄葬观还包括了对生命的强调,认为生比死更重要。因为死人无知,那么对生人的供奉孝顺才更为需要,即使是在先人死后采取薄葬,也算不上是不孝顺了。“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既然算不上不孝顺,那么把供奉死人的花费拿来用在活着的人身上,总比浪费在丧葬上的好。“孝子之养亲病也,未死之时,求卜迎医,冀祸消、药有益也。既死之后,虽审如巫咸,良如扁鹊,终不复生。何则?知死气绝,终无补益。治死无益,厚葬何差乎?”孝子知道人死气绝,算卦问药也不会再让父母重生,既然如此厚葬和治死又有什么差别呢?连孔子都曾经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如此讲求礼法,都把侍奉生人放在侍奉鬼神之前,可见对生人供奉的重要性了。这尤其突出了王充薄死厚生的思想,更突出了他为了国计民生,以省用为务的思考。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