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丧葬形式的争论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2-02-28 浏览:

    关于丧葬形式的争论其实很早就产生了,在先秦时期的思想史上,己经引发了这样的争论。主要是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儒家支持厚葬,墨家提倡薄葬。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217.jpg

    不过,孔子本人是不支持厚葬的,在《论语》中就提到了这样的故事:“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渊是孔子最为宠爱的弟子,他死了孔子都不赞成厚葬,并且在听说他的弟子瞒着他给颜渊厚葬之后大为不悦。虽然孔子本人不赞成厚葬,但是在他的相关学说中,却很少提到这类问题,反而是用“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句子表明孔子的态度,是完全避开不谈论鬼神问题的。但是在孔子的相关学说中,也找不到他支持有鬼神的论述,那么,王充就猜测孔子是不信鬼神的。那孔子避开讨论鬼神的问题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了,儒家主张的是推行忠孝之道,养生送死即是孝道的具体表现,并且儒家是主张厚葬的。孔子的态度与厚葬是影响的,更会动摇了忠孝之道,所以儒家对于鬼神问题采取了避开不谈的态度。王充在批判儒家的这种逃避的态度的同时,明确了自己的自然生死观,并且指出忠孝之道不一定非要表现在厚葬上,更应该表现在养生上,在人活着的时候尽孝道。他的无神论虽然是为薄葬服务的,但是并不会导致动摇了忠孝之道,反而更是一种薄死厚生思想的体现。因此,王充在批判儒家的厚葬主张的同时,也对其忠孝思想作了相应的修正。王充论述道:“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夫言死无知,则臣子倍其君父。故曰:‘丧祭礼废,则臣子恩泊。臣子恩泊,则倍死亡先。倍死亡先,则不孝狱多。’圣人惧开不孝之源,故不明死无知之实。异道不相连,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使死者有知,倍之非也;如无所知,倍之何损?明其无知,未必有倍死之害;不明无知,成事己有贼生之费。”

    儒家倡导丧葬从丰,这作为一种制度以礼的名义传承了下来。但是被很多作为统治者的王侯贵族们发展过了头,就开始遭到了批判。首当其冲的就是墨家,墨家把自己批判的矛头直指向这种奢靡的作风,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大力提倡薄葬。墨家的倡导主要是为了节省民用,对人民和社会都有好处。从这里考虑,墨家提倡薄葬或者说是节葬是同时兼顾了生者和死者的利益。但是王充认为他们的理论基础是非常不牢固的。墨家虽然提倡薄葬,但是他们敬天地明鬼神,认为人死了是会变成鬼的。而且墨家为提倡薄葬所提出的一个理由是不可以“事鬼神”,认为如果长久实行薄葬,就会造成国家贫困、人民数量寡和刑政混乱的结果,这样以来用来侍奉鬼神的祭祀物品就不洁净,人口也少了,时间也没有了保障,一定会得罪鬼神并且受到鬼神的惩罚。王充对于这样的论述嗤之以鼻,认为墨家为了迎合一般“愚民”的需要,不惜违反了“事物之理”,仅仅凭借着对“虚像”的感觉,就造出有神论和有鬼论的谬论来。王充认为墨家的这种理论和他们的薄葬观是完全矛盾的,尤其是为了行祭祀之事来提倡薄葬的理由,简直荒谬,如果是为了敬畏鬼神而行祭祀之事,那行薄葬为什么不怕鬼神惩罚?既然相信有鬼神,那禁止一项活动为了进行另外一项,意义又在哪里?因此墨家虽然赞成薄葬,但是他们的学说是行不通的。由此推而广之,王充认为墨家的思想中有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不能自圆其说,他把这种也归结为墨家思想慢慢失传的理由之一:“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且案儒道传而墨法废者,儒之道义可为,而墨之法议难从也。何以验之?墨家薄葬右鬼,道乖反违其实,宜以难从也。乖违如何?使鬼非死人之精也,右之未可知。今墨家谓鬼审人之精也,厚其精而薄其尸,此于其神厚而于其体薄也。薄厚不相胜,华实不相副,则怒而降祸,虽有其鬼,终以死恨。人情欲厚恶薄,神心犹然。用墨子之法,事鬼求福,福罕至而祸常来也。以一况百,而墨家为法,皆若此类也。废而不传,盖有以也。”王充认为儒家之道流传下来而墨家之学说被废弃不用的原因,是因为儒家的道理可以施行,而墨家的主张很难做到。墨家主张薄葬而又信奉鬼神,道理己经是互相矛盾而且还违背了实际的情况。假如鬼不是死人的精神,即使尊崇它,它也不会知道。墨家认为鬼确实是死人的精神变的,优厚死人的精神却薄待尸体,那么鬼就会生气而降下灾祸,即使尊崇精神变的鬼,鬼最终也会因为薄待了尸体而怀恨。如果采用墨子的主张,侍奉鬼来求福,恐怕福极少来而祸反而常来了。这样看来,墨家的主张,大都属于此类自相矛盾的情况。所以王充认为墨家的主张废弃而不流传,这个是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对于王充的关于墨家一方面提倡薄葬,另一方面相信鬼神说而自相矛盾的批判,余英时认为王充的批判虽然是一针见血,但是并不必要。余英时把儒墨两家在丧葬形式上的不同归结为是侧重点的不同,儒家强调的是人们情感的重要性,而墨家强调的是社会利益,所以死者是否有知的问题似乎无关大局。这样余英时就把儒家的厚葬与灵魂不灭说分离开来,同时认为墨家赞成灵魂存在也不影响其提倡薄葬的理由。他这样的说法也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一些牵强,毕竟灵魂存在说是和厚葬薄葬紧密相连的。儒家敬鬼神遵天道孝道所以主张厚葬,而墨家既然承认鬼神还提倡节葬,不得不说是对死去的先人的一种不敬,确实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关于丧葬形式的争论其实也可以追溯为精神形体关系论的争论,赞成厚葬的人必然认为人死后有知,形体虽朽但是精神不灭;赞成薄葬的人必然认为人死后是没有知觉的,精神随着形体的腐朽也随之归于天地间。而且王充对于厚葬批判的基础就是他的自然生命观和精神随形体消灭论,他既反对墨家的有神论,也反对儒家在鬼神问题上所持的暖昧不明的态度,所以他断然声明:“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一晓解约葬,更为节俭。斯盖《论衡》有益之验也。”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