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经营性公墓存在的问题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4-04-29 浏览: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己经持续了几十年,各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急剧增加,但公墓的供应却没有同步增长,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差距越来越大。来自福建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的消息显示,福州的几个大型公墓都己满员过半,可销售的公墓数量迅速减少,逐渐超过需求。福州市一家陵园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年年新开发墓地的地块都不好获批,并且经营性公墓的土地是“开发完一块就会少一块”,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价格必然会上涨。尽管生态葬、节地葬逐步推广,但传统的墓碑葬仍占主导地位,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这都是用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d4f110c13b095280.jpg

                                                           太仓公墓,双凤纪念园,


    不同墓园报价浮动大,有的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有的销售人员声称购买墓地不需要提供死亡证明,甚至以打折一日游的名义到社区哄骗老人去看墓地,看完之后发米面鸡蛋等物品,让老人购买墓地。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公墓曾经与一家银行合作,设立了一个公墓抵押贷款项目,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期限最长为10年,项目负责人说,由于行业特殊,贷款甚至不需要抵押物。①后虽己取消整改,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墓价比房价还高,因此出现了前几年轰动全国的“骨灰小区”事件。即使在白天,这些建筑的窗户也统一用黑色织物覆盖,到了晚上,整个建筑群都被笼罩在黑暗中。该建筑群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公益性骨灰堂,它的位置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这处“住宅楼”原来每平方米售价从3000多元到7000元不等,中介参与倒卖后,每平方米价格甚至被炒到近万元,这个看起来像普通房子的社区,到处都“住”着骨灰盒。②

    在墓地价格水涨船高的背后,市场上曾出现过墓贩子这一“职业”,这些墓贩子与票贩子一样,积累大量的公墓资源,以高价卖给急于购买公墓的人。③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现在购买墓地一般都要求出示死亡证明,但在淘宝旗下闲鱼网站搜索“墓地转让”,价格在上万元至十多万元不等,卖家均称“墓地急需转让,证书齐全,可过户”,甚至还有佛教寺庙的墓地塔位和广东省佛山市的“华侨墓园”。中心城市的墓地价格高昂,导致许多人瞄准周边地区。诸如“生在北京、葬在河北”,上海人葬在浙江江苏的现象总是被讨论。2017年,苏州对购买墓地进行了限制,禁止在苏州市区以外的地方出售墓地,④有限的资源将更好地惠及苏州居民本身,苏州出台限制购买的政策,用以防止外来人口的涌入加剧资源的短缺。

    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普遍矛盾,以及留有“经营性”的口子,导致墓地市场秩序越来越混乱。一些公墓更像是另类房地产项目,“好风水”“好位置”等广告语被用来宣传豪华公墓。政府通过拍卖将墓地的开发和使用权授予公司,然后公

司启动个性化的开发和营销,推高墓地的价格。一些公墓提供“一站式服务”,用于查看和选择坟墓,由专门的车辆提供运输,并由金牌经理提供个性化的关注。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是殡葬服务,提供专业且个性化的多样服务,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墓穴,包括艺术墓、成品艺术墓、传统成品墓、草坪卧碑墓、绿色环保墓、室内葬等多种墓穴。根据福寿园2020年年报显示,集团所得收益为18. 925亿元,净利润7. 573亿元,墓园服务占比高达83. 8% o①

    笔者调查了上海市的多家墓园,经营性墓地除公墓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外,其他收费都实行市场化经营,由其自主定价。墓穴的价格在2万元到50万元以上不等,按照不同位置、不同档次进行划分,价格收取最高的是定制艺术墓,走高端化路线。上海墓价之高一直是舆论焦点,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黄一飞曾就“高墓价”作出回应,称其主要原因是殡葬资源的供需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上海现有的公墓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消耗,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上海的居住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公众对殡葬资源的需求与经营性公墓用地不足的矛盾更加明显,经营性公墓的价格也首次出现上涨。②上海缺乏公共殡葬设施,人口严重老龄化,以及民众对传统殡葬的偏爱,也加剧

了供需矛盾,使墓穴的价格居高不下。综上所述,我国经营性墓地现阶段是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需大于供。据媒体报道,在过去十年中,陕西没有增加新的经营性公墓,重庆和浙江也没有计划建立新的经营性公墓。早在前几年,一份报告就预测,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一些省份在十年内将不再有坟墓可用。①因此,现阶段不能再通过增加墓地资源的供应来缓冲膨胀的市场价格了。因此要加大节地生态葬推行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转变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抓起。当下的年轻人大多都愿意选择花葬、树葬、海葬等新型节地生态葬的安葬形式,他们对新事物和环保观念的接受度更高。像近年来,大中城市未婚人口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对于自己身后事的处理更愿意选择把遗体捐献出去,现在我国遗体捐献登记人数逐年上涨,说明很多人对于自己死后没有必须留存肉身、实行土葬的想法,反而更愿意选择环保的安葬方式,或是成为一名“大体老师”,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面对当下的新形势,遗体捐献的相关工作也应和殡葬改革工作同步推进,不仅宣传、支持生态葬,也要鼓励更多人加入到遗体捐献行列中来。

    二是价格监管。早在2012年发展改革委员会就己经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呼吁各个城市更密切地指导和规范公墓经营者的定价行为,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依

法控制明显过高的价格。②但只有个别省市对经营性墓地的价格用出台相关文件的形式进行规制。现在迫切需要民政部门和物价部门控制经营性公墓的价格。对于经营性墓地价格的规范管理,一方面可以向人民群众表明政府对于殡葬改革的决心,让群众不用为“死不起”担忧;另一方面也向利用公墓攫取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表明,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事,绝不能在市场化的掩护下成为敛财的工具。

    殡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在考验殡葬业的公共服务成色。生前居所和死后墓地,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消除生者对死不起的恐惧,让逝者有尊严,是影响人心和社会认同的根本问题,公共部门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