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宋代火葬与佛教的关系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1-09-09 浏览:

    宋朝是我国火葬最为盛行的时期,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宋代的各类史籍中看到对此现象的描述,且多与佛教相关。据史籍记述,在都城汁京,“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I清人吴景潮也提出了相关的说法:“自释氏有火化之说,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美其名曰火葬。其间无货营葬者半,惑于释氏之说者半。rr[l2胆其间也有大量的富者也采用火葬,“浙右水乡风俗,人死,虽富有力者,不办蓑尔之土以安膺,亦致焚如”。所以就宋代的情况,佛教的影响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而且在许多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宋人对火葬的描述,多有佛教字眼,如“僧道火化”、“浮屠法火葬”等等,可见在宋人心目中,火葬与佛教是怎样的关系了。

            上海公墓,太仓公墓,上海墓地,双凤纪念园,
                         宋代火葬与佛教的关系

    根据以往有关的史籍、资料及调查,在研究佛教与火葬关系时,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宋代凡是火葬盛行的地区,佛教都非常发达。在都城注京、河北、两浙、福建、四川等地是宋代火葬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佛教最为发达的区域。近年来的考古资料也证明这一点,火葬墓发现较多的地方,都是佛教盛行之地。有一些火葬墓的棺撑上有体现佛教信仰的符号,如大同卧虎湾石棺盖上写有佛法咒语,棺侧立有净法界直言碑;云南、川西南地区的火葬墓普遍在残骨上朱书梵文,经幢上刻梵文,或刻有佛像、菩萨等等,都说明了佛教对火葬的直接影响。
    汁京和河北地区,是北方佛教的中心,宋徽宗宣和年间,开封府有寺院691座,遍布城内城外,僧尼众多。而两浙路早在五代吴越国时期就有“东南佛国”之称,到宋时其势不减,僧尼益多。天禧年间越州知州高绅上言:“匝越之民,僧俗相半!’,周四,虽说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可以说明两浙路地区受到佛教的很大影响。到南宋时,佛教在两浙路地区得到更大的发展,杭州成为佛教的文化中心。据吴自牧言,杭州城内城外有寺院671座;此外还有“僧尼麻院、庵舍,白衣社会,道场奉佛处所不可胜计”。明州的寺院有276座,仅郸县就有106座。越州更多有342座,台州寺院则多达361座。这几州合计共有寺院1650座。福建佛教的兴盛不亚于两浙路。五代时福建佛教掀起一个高潮,人宋持续发展。黄斡言:“王氏如闽,崇奉释氏尤甚。故闽中塔庙之盛,甲于天下。”其僧尼亦多,时有“闽于天下,僧籍最之说。本地容纳不下,转而流散到外地,南宋时的游方僧人大半是福建人,可见福建僧尼之多是闻于天下的。四川的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与最胜”。现以真宗天禧五年(1021)为例来说明问题。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火葬盛行的东京、河北、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其僧侣的数量较其它地区要多的多,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因为受到佛教的影响,在丧葬习俗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削弱了对佛教葬俗的抵触情绪,使广大的群众纷纷使用火葬之法。
    佛教的信仰,不仅使其门下僧侣死后采用火葬之法,而且寺院往往还主持火葬,大力宣扬火葬,并免费或少费为百姓办火葬场,即化人亭,埋葬各类无主尸体,以来普渡众生。如绍兴十八年(1148),鉴于广州各寺院存放着大量遗骸,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王承可“令诸刹,凡寄殡,悉出焚”乾道八年(1172),荆湖北路监司令鄂州(今湖北武昌)胜缘寺僧人,将无主遗骸集中起来,“一切火化,投骨于江,其数不可胜数”。四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的化人亭即火葬场设在城外西南隅的齐升院、通济寺。当时之人因此认为“焚人为佛法”。这也是我们将火葬习俗与佛教信仰联系的理由之一。虽然张邦炜、张敏等学者否认这一理由,认为寺院不仅主持火葬,还主持土葬,所以不能以偏概全,但从这些现象仍然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真实的生活状况。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