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华严净土造像的发展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1-01-24 浏览:

    随着华严经论的交相传讲,中土佛教对《华严经》经义的认识逐渐深化与普及,使得华藏的实相世界观在此百余年间进入发展阶段,华严行者逐渐树立起以华藏为终极目标,西方、兜率等净土为前方便的净土观,《华严经》“净土无隔碍,普见十方佛”的理念也体现在石窟造像方面。如北齐河南安阳小南海石窟,其窟现存中、东、西三窟,其中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中窟凿建于北齐天宝年间  C 550-555 ),坐北朝南,北壁高浮雕主尊结枷跌坐,左右各立一弟子。西壁凿一佛二菩萨三尊立像,上部刻一经变,榜题为《观无量寿经》的九品往生,故知立佛为阿弥陀佛。东壁亦为一佛二菩萨立像,左上刻说法图一铺,榜题为“弥勒为天众说法时”,故知为弥勒。据窟门右侧所刻《华严经》倡赞之“卢舍那佛惠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室,是故此地最吉祥”来看,此造像组合是华严理念的体现,主尊为卢舍那,卢舍那是《华严经》莲华藏世界的教主,因而能涵摄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

            上海公墓,太仓公墓,上海墓地,双凤纪念园,
                         华严净土造像的发展

    又,开皇九年(589 )地论师灵裕大师在安阳开凿了大住圣窟,此窟坐北朝南,北、东、西各开一皇,正壁(北壁)塑一结枷跌坐佛,一菩萨一弟子分立两侧,左上方刻有“卢舍那佛”字样。东壁皇内为结枷跌坐佛与一菩萨一弟子,头光左上刻有“弥勒佛”,西壁皇内为结枷跌坐佛,二菩萨分立两侧,头光左侧刻有“阿弥陀佛”。此组合也为华藏世界涵摄十方净土。在北朝晚期出现的释迎、阿弥陀和弥勒的造像,如北齐武平三年(572)或579年的四面造像碑,正面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皇内主尊为交脚弥勒,皇下铭文“弥勒大像主汲洪哲”;中层皇内主尊为结枷跌坐坐佛,皇下铭文“释迎大像前军主汲显族”;下层皇内主尊为结枷跌坐佛,皇下铭文“阿弥陀大像主朱子雅”。‘释迎、阿弥陀、弥勒的组合的义理背景也不出华严思想的范围。《梵网经》卷二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迩。一花百亿一国一释迩,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梵网经》为华严眷属经,经文描述卢舍那佛为法身佛,因此可以应现为千百亿的释迎佛。应声佛又称应化佛,是佛为教化众生,应众生之根基而变化显现之身。晋译《华严经》卷五十七,善财问摩耶夫人“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答曰:佛子,我己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此阎浮提迎昆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3摩耶夫人为卢舍那如来生母,又生悉达太子,即为释迎牟尼之母,所以释迎牟尼乃法身佛卢舍那愿力幻化而生。在本质上,卢舍那佛和释迎佛实际上是二而为一,并无轩轻。“因此,广义而言,释迎、阿弥陀、弥勒的组合并不违背华严思想以卢舍那含摄十方的的结构。
    从大住圣窟到敦煌石窟,随着华严思想的流布,其义理充分体现在石窟造像上,对此赖鹏举先生己有深入探讨。河西佛教自北凉涅架思想建立后,其所延伸出的十方三世佛思想成为石窟造像的主要题材,遍布于北朝的石窟中。从华严主尊卢舍那佛以佛衣画形式进入石窟后,华严思想就逐渐取代涅架思想,成为隋唐以后敦煌石窟的主流。‘敦煌莫高窟北周第428窟与隋代第427窟中的佛衣造像开始出现于中心柱南壁,而到唐时,窟内主尊则位于西皇,与四壁造像逐渐形成相互涵摄、凝聚辉映的联系模式。华严思想进入莫高窟在唐代以后的具体影响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卢舍那佛为崇奉中心华严思想的表现方式出现,并影响莫高窟的形制。为了使主尊卢舍那佛与四壁的造像能够相互含摄,由原来主要表现《涅架》思想的“中心柱窟”,向彰显华严结构的“中心坛场窟”发展,同时也开启了莫高窟往后主要作为忏法与密法等仪式性空间。
    二是敦煌石窟进入唐代以后,“华严”居于石窟造像思想之主流。石窟正壁释迎多少具有华严卢舍那佛的性格,而周壁造像与主尊间的关系则依华严事事相互涵摄的宗义,呈多重涵摄的分布。除了原来北朝《涅架》图像的“十方三世”造像外,新增“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文殊”与“普贤”造像,乃至有“文殊”与“维摩”,这些分别象征不同经典特色的对称型造像,也代表了不同时空的佛国净土,全被华严圆融无碍的思想统摄无遗,井然有序地共存于同一石窟空间。如榆林第25窟就是敦煌石窟中明确将主尊定名为卢舍那,并将弥陀、弥勒涵摄于华严体系的洞窟。a中唐以后这类石窟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一面侧壁为东方药师变,另一侧为西方净土变,由东西方净土所代表的“十方世界”来衬托卢舍那佛的华严性格,含义与弥勒、弥陀之十方三世佛接近。
    索义辩窟在华严思想占主导的情况下,将多铺净土经变绘于一室,体现圆融无碍的华严精神对多种净土的融摄,也体现出将弥陀、弥勒等净土作为证入华严莲华藏世界海的前方便,并以弥陀、弥勒等净土作为往生之处。这类《华严》多重义的石窟结构象征此岸有限时空可以无限涵摄一切净土与无尽的佛菩萨圣众,《华严》经论透过了数百年的诊释弘扬,形成了圆融无碍及多元共存的理念印记,也代表了华藏实相世界观发展在唐朝的深入发展。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