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道教义枢》及其分类特征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0-07-08 浏览:

    《道教义枢》十卷,原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第七百六十二册。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多次援引该书,此后始受到学界的关注.据当代学者考证,历史上有两个孟安排,“一是梁朝的孟安排,另一是唐初的孟安排”5。唐人陈子昂于武周圣历二年(699)所撰《荆州大崇福观记》载,孟安排于武则天圣历(698^-699)年间尽力促成了大崇福观的修饰,这说明唐时有道士孟安排大约活动于唐高宗和武周时期.。陈国符先生根据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认为《道教义枢》的撰者孟安排是南朝时道士,并指出唐初武则天时代的青溪道士孟安排不是《道教义枢》的作者,。但汤一介先生根据《道教义枢序》中引有儒书《经籍志》中记载元始天尊的一节文字,他认为,《隋书》为唐初魏征等撰,而后人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道教义枢序》为后增,因此《道教义枢》的撰者为庸孟安排无疑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麦谷邦夫先生在他的《南北朝隋唐初道教教义学管窥》中介绍了日本学者对此书的看法。根据日本学界的看法,《道教义枢》的成书时间大致有以下几种推论:其一是成书于七世纪可能,并根据原书中对《隋书·经籍志》的引文及其它材料确定本书成书于公元656^-665年之间.。加之孟氏在本书序中引用了《隋书·经籍志》论元始天尊一节,而《隋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由长孙无忌等进献给皇帝,因此《道教义枢》的编纂当晚于656年。

                        上海公墓,太仓公墓,上海墓地,双凤纪念园,
                                《道教义枢》及其分类特征

    孟安排在《道教义枢》序中谈及他编撰这部书的动机和方法时说:“其有支公十番支辩,钟生四本之谈,虽事玄虚,空论胜负。王家八并,宋氏四非,储道正之《玄章》,刘先生之《通论》,咸存主客,从竟往还。至于二观三乘,六通四等,众经要旨,秘而未申。唯《玄门大义》盛论斯致。但以其文浩博,学者罕能精研,遂使修正位业之介差,谈讲味理教之深浅。今依此论,荃夷繁冗,广引众经,以事类之,名曰《道教义枢》。”’由孟氏序可知,《道教义枢》是在《玄门大义》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成。由于《玄门大义》知识广博,不利于学者作精细的研究,因而才有了《道教义枢》的编纂。该书以道教教义分类成书,凡三十七条教义,每条教义以“义日”开始,而以“释曰”作解释,收集了约一百零三种道经,集中了当时道教的主要教义,对研究隋唐道教知识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道教义枢》系从《玄门大义》删节而成,全书编纂的逻辑次序已不够完整,加之部分内容又已亡佚,因而我们只能从其具体分卷中探索其分类之联系。根据王宗显先生的归纳,我们可将《道教义枢》各卷内容作如下整理、
    卷一是对道教教义的总叙部分,包括道德义、法身义、三宝义、位业义等。道德义对道体及其德性作出诊释,讲述了大道如何能生化万物,成为宇宙万有的根据和本体,还讨论了道与德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众生修道的依据。法身义讲述大道应迹变化,开劫演教,接引众生,实际讲道教成立的根据。三宝义讲道、经、师三宝在道教中的主干地位。位业义讲修道不同阶段的结果。
    卷二讲述道教的经典系统,包括三洞义、七部义、十二部义等。
    卷三包括两半义、道意义、十善义与因果义等。两半义说明人如何背离大道,意在指示众生脱离妄见。道意义表明人立意修道,摆脱颠倒生死,回复大道的开端。初发大意后即须修行十善,故后接十善义:十善义与因果义以佛教的因果报应讲述修道的必要和结果。
    卷四包括五荫义、六情义、三业义、十恶义等。五荫义以四大、五行、五蕴讲述人生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行为的成因。六情义用六根、六识、六情讲述人情欲的由来和起惑造业的过程。三业义是六情义的延伸,强调身口意在起惑造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十恶义讲述人因根发识以后造作的种种颠倒妄见。
    卷五集中讲述道教的修持,包括三一义、二观义、三乘义.三一义试图总结六朝以来道教修行内容的存思道术。二观义讲以本土的静修为基础吸收佛教的止观修行。三乘义:已佚。
    卷六包括六通义、四达义、六度义、四等义等(以上四义己佚)。
    卷七讲述宇宙的结构,包括三界义、五道义、混元义等.本卷以混元义为核心,在道教传统的混元生化教义基础上吸收佛教三界说和五道说,试图对天界结构乃至地狱作系统说明。
    卷八包括理教义、境智义、自然义、道性义等。理教义意在说明道教的经教性质,指明大道虚寂,得道在于忘签。继而细说道教赴机接引众生时因缘说法的各种不同。境智义讨论由观解生成慧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然义讲述了道教的传统教义。道性义讲述的是众生成道的根据。
    卷九包括福田义、挣土义、三世义、五浊义等。福田义用因果报应说讲述修道之业果,正文分述道经师三宝的果业。净土义分述五种净土对应的五个阶次。此两义以因果义讲修道果报。三世义讲述佛学的三世说,但并不强调轮回与因果报应。五浊义将佛教的五浊与道教的劫运说相揉合,成为一种新的劫运说。
    卷十包括动寂义、感应义、有无义、假实义等。动寂义讨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体用关系。感应义用佛学观念讲述天尊接引与众生发意修道之关系。有无义阐述重玄之理。假实义讨论阴阳二气与万物的关系及构成世间一切存在物的假实性质。
    由以上各卷的内容分类来看,《道教义枢》所分的各教义之间并不具备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方面说明了撰者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分类思想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反映了唐初道教教义理论的零散和不成体系。根据对《道教义枢》中道教内容的统计,王宗显先生大致将其分为六组:第一组为卷一中的道德义,是全书的统帅与核心.第二组包括混元义、五浊义的部分内容和法身义三种,主要讲述大道气化流行生成宇宙,历史的劫运变化和大道化身开劫度人.第三组有三宝义、理教义、三洞义、七部义、十二部义,主要讲述道教的经教体系,而以道经师三宝为这一组的统帅。第四组有道性义、两半义、道意义,讲述称道的根据、人的后天性质及道徒发愿修行的教义。第五组有三一义、十善义、十恶义、位业义,讲述道徒的修行和阶次。第六组有自然义、有无义、动寂义,是关于道教教义论辩的内容,.除了以上所分的六组之外,其它部分基本上是以吸收佛学内容为主,即使是在论述传统教义的类目中(如道性义与两半义),也渗入了许多佛学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道教义枢》中属于道教传统教义的内容只占了约一半的内容,而佛学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这说明了唐初之前佛、道论衡对道教吸收佛教知识完善自身理论的促进作用,客观上也反映了唐初佛、道二教互相融合的局面。
    从《道教义枢》的分类中我们可以发现:
    首先,《道教义枢》对教义的分类,吸收了其它教派的一些理论。孟安排在《道教义枢》序中称此书以《玄门大义》为底本,“荃夷繁冗,广引众经,以事类之,名曰《道教义枢》。显至道之教方,标大义之枢要,勒成十卷,凡三十七条”’。他在书中对每条教义都作了系统地论述,如“道德”义,《道教义枢》称:“道者,理也;通者,导也;德者,得也,成也,不丧也。言理者,谓理实虚无。’‘以道为虚无之理,这与当时道教重玄派成玄英所说的道为“虚通之妙理”,,李荣所说道为“虚极之理”基本上是一致的‘。《道教义枢》中“三一”义主要是说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精以虚妙智照为功;神以无方绝累为用;气是方所形相之法.又称夷、希、微,夷即是精,希即是神,微即是气,。孟氏多引重玄派对三一的论说,并从修炼角度引诸经所述如何存三守一。再如“位业”义,道教对“位业”的解释诸家并不相同,孟氏认为“位业”有“察生位即和“证仙品”两大系统。察生位包括“界内有欲观感生凡三十二品”、“界外无欲观感生凡二十七品”.证仙品始于“发心”,终于“极道”。其中“业”是至善的德行,是“位”得以提升的基础二由此可见,《道教义枢》在涉及道教知识时,多是继承之前的知识而来,带有明显的知识继承性。
    其次,《道教义枢》中分类论述多吸收佛教或其它教派义理而成。如“法身”本为佛教“三身”之一,佛教一般把法身佛认同为理性化的精神实体.《道教义枢》在释“法身”之义时引《升玄经》称:“吾以立气周流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世师,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孟氏进一步解释说:“法是轨仪,身为气象,至人气象可轨,故曰法身。”‘孟氏这一解释有明显继承佛教教义的痕迹。再如《道教义枢》中的“自然”义与传统道教所说的“自然”并不相同。孟氏采用佛教中观的方法诊释“自然”,其对道教教义的解释明显受到佛教义理与术语的影响,反映了当时道教吸收佛教理论精华以完善自身教义理论的特点。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