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阳明后学心学的发展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0-06-13 浏览:

    晚明时期,阳明心学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在王阳明去世之后,心学便走向了分化。按照黄宗羲《明儒学案》的说法,阳明心学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七个学派。其中发展声势最大而又有明显特色的就是浙中、江右、泰州三派。所以对于阳明后学的发展,本文将以这三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例来做一梳理。
    首先是浙中学派的代表人物王裴(公元1498年一1583年),字汝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认为良知是人天生现有的,不需要通过后天修养工夫的锤炼。他主要继承的是阳明移居越地之后的学术思想,所以他治学专就高明一路。从先天本正的心体出发,吸收了王阳明的正面功夫。认为良知是先天本有的,后天功夫只是为了感知良知本体,让良知充满人的每一处,从而使得后天欲望没有容身之处。所以他不注重“致良知”的功夫,而强调自由自在的处世态度。浙中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钱德洪(公元1496年一1574一年),字洪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他对王阳明的主要著作做了大量整理,并对王阳明年谱进行了修正。他与王歌虽然都是王阳明的学生,但对王阳明的思想有不同见解。最明显的就是对王阳明“四句教”的理解阐说就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彼此相抗。他们对于“四句教”理解上的分歧并不涉及它的字面意思、含义内容,而是在于它的有效范围。钱德洪认为,在给学生讲课和伦理练习时必须无条件的坚持这个口诀。而王袭则认为它只是一个相对的、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运用的口诀,并且他还给它赋予了一个他认为更合适的形态。

                     上海公墓,太仓公墓,上海墓地,双凤纪念园,
                               阳明后学心学的发展

    江右派代表人物聂豹(公元1487年一1563年),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人。正德12年(公元1517年)考中进士,官授平阳知府,最后任兵部尚书,以清廉著称,名垂千古。聂豹以“归寂”作为自己治学的宗旨。他的“寂”指的是一种使意念繁杂之心归于澄澈清明、空无一物的境界,并不只是暂时的一种寂静。只有归寂才能达到通感的状态,做到归寂就可以更好的观察和反应外物。后世学者也提出江右派的学说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正派学说。
    作为王学的激进派,泰州学派代表则是王良(公元1483年一公元1541年)。他是泰州学派的创立者,初名银,后改名良,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人。王良提出的“百姓日用是道“,是其思想主要闪光点和泰州学派的重要命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民性和进步性。他的“百姓日用是道”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布衣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而然的方式就是道,道与事物的自然规律是一体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圣人之事就是百姓日常的生活行为,就是最为质朴的穿衣吃饭。同时他受教于王阳明晚年时期己经熟化的思想,所以他在良知观上他主张良知现成。他认为良知不仅存在,而且是活动的。良知的活动和自然的规律运行是一致的,吻合的。在王良看来,良知是体和用的统一。良知的本体内容上是天理,其表现形式就是自然、自在。他认为只要心中空无一物,良知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不用刻意追索。修养工夫就是使自己的心思能够集中专注,没有杂念,从而使良知自然涌现。圣人和百姓的区别只在于,圣人可以自觉良知,并安于良知,贤人是追求良知,普通百姓则必须依靠教化才能觉知良知的存在。但教化的本质只是指出,百姓和圣贤所觉知的良知是相同的。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